日前,安徽省質監局抽查了合肥市地區的5家企業的5組產品,其中2家企業的2組產品綜合判定不合格,抽樣合格率為60.0%。此消息發布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記者就此次抽查發現的相關問題采訪了安徽省凈水行業協會會長王六一。
王六一告訴記者,《安徽省質監局2015年凈水器省級監督抽查結果通報》(以下簡稱《通報》)發布后,安徽省凈水行業協會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約談相關企業,并緊急召開座談會,深刻剖析造成不合格產品出現的原因,尋求解決之策。
王六一說,就《通報》顯示的內容來看,本次抽查的檢驗依據《凈水器產品監督抽查實施細則》,針對凈水器帶電部件的防護、輸入功率和電流、工作溫度下的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機械強度、結構、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螺釘和連接、結構要求(不測循環壓力試驗)、脫鹽率、整機衛生安全、凈水水質/菌落總數等技術指標開展檢驗工作。本次抽查共檢驗了10余項指標,不合格的兩家產品為指標中的其中一項: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主要反映在器具的電源軟線輕于標準規定規格以及電源軟線標稱橫截面積小于標準規定。
王六一分析認為,凈水行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發展時間不長但發展速度很快?,F階段由于凈水行業專業人才缺乏,導致很多生產人員對產品生產標準不甚了解,知道有生產標準,卻不知道檢測標準。此次抽查就是因為兩家不合格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不了解《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標準中明確規定的電源軟線規格,最后造成因一項不達標而導致了產品質量不合格。
同時,國內大部分凈水設備整機廠家基本都是通過采購相關配件來進行組裝,這就導致了在采購過程中可能出現采購部分不合格產品的情況。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只是眾多配件成本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整機廠家為了降低成本而故意使用不合格產品可能性不大。
王六一表示,協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為會員企業的產品創新、營銷服務以及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服務,從某種程度上忽視了組織企業對行業標準的學習,下一步安徽省凈水行業協會將組織凈水企業通過座談會、報告會等多種方式,邀請有關職能部門專家對凈水器相關標準進行深入學習,從原材料采購買-生產-檢測-包裝等整個產品生產過程進行規范,讓標準成為一部行業“字典”,企業人手一本,在生產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就去查“字典”,以此提升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推動凈水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會員登錄
注冊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