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作為美國留學申請的主力軍,在今年要面對比往年更激烈的競爭。申請學校需要參考各種繁雜的數據,其中有哪些數據容易蒙蔽申請者的眼睛?哪些數據容易被忽視卻直接影響錄???
NACAC(美國大學招生咨詢委員會)發布的《2018-2019申請趨勢年度報告》,從中我們能夠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申請趨勢
近兩年,由于自身成本逐年上升、各留學國強勢發展等原因,美國大學里國際生增長的速度逐漸放緩了,但增率依舊是正數,也就是說每年都有比往年更多的留學生赴美,而中國學生的數量首當其沖。
2018年有超過36萬名中國學生奔赴美國,人數比2017年增長了6.8%。按照這個增長趨勢,今年將有38萬留學生赴美留學,而申請者的數量遠不止這些。
根據NACAC報告可以看出,2017年到2018年,秋招階段國際生的申請數量增加了7%,增長高于本土學生的申請數量。另外,交換生的整體申請數量也增加了2%。
但是,這其中公立大學的轉學申請平均下降了1.7%,私立大學的轉學申請則上升了4.7%。雖然私立大學是更多人心中的首選,但公立大學憑借其更加優惠的學費成本和同樣優質的教育質量吸引著大批申請者。
另外,在2017年秋招期間,36%的大一新生申請了七所或七所以上的大學。近些年申請者們申請的學校數量逐漸增多,給學校招生辦公室帶來了更大負擔的同時,也迫使小伙伴們的申請材料不得不更加突出個人特色,才能從海量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錄取趨勢及注意事項
從整體來看,國際生錄取率為51.7%,低于本土學生的66.7%。同時,國際生的入學率約為28.5%,也低于本土學生的33.7%。
單看數據,似乎被美國大學錄取不是很難,但是這里需要注意兩個情況:
1,頂尖高校占比小,錄取率被拉高。
去美國留學當然要去好學校,雖然美國的好學校不少,但跟整體數量相比占比不算什么。一些比較一般甚至“野雞”的大學,錄取率動不動就跑到70%甚至80%以上,把平均錄取率分分鐘拉高。實際上,TOP10大學錄取率不到10%,TOP30大學的錄取率也沒有低于25%的。
2,申請數量多,offer分配不均。
為什么入學率這么低?最常見的一種原因就是,某位同學收到了多所學校的錄取,各學校在計算錄取率時,都會把其計算在內。但是這位同學選擇了最想去的一所,在其他的學校自然無法注冊登記入學了,因此未被選擇的學校就少了一位入學學生,導致入學率低于錄取率。
這對應了前文所說,申請者們會申請多所學校,用作“保底”或者“沖刺”。但凡被超過一所學校成功錄取,學生就必須從中做出選擇。
說的扎心一點,錄取率高,那也是高在了優秀的小伙伴身上,入學率低也是優秀學生做選擇導致的結果,手握多份offer無形中拉高了錄取率,選擇權在于自己,典型的“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而分數不夠背景不厚的小伙伴們,只是“被拉高”的一員。
另外,在申請階段,小伙伴們普遍會關注學校的錄取率,以此預估自己被錄取的可能性,但往往忽視了專業的錄取率。學校的錄取率是多所學院、多個專業的平均錄取,熱門專業會更具難度,錄取率也更低。
例如賓夕法尼亞大學在2018年的錄取率為7.4%,但是護理學院的錄取率能達到15%,沃頓商學院則遠低于這個比例。
在錄取過程中,學校最看重申請者的什么能力?雖然常說美國大學注重申請者的個性,但這個錄取條件是建立在標化成績基礎上的。超過73%的大學在錄取本科生時,認為高中的成績以及大學預備課程的成績很重要。也就是說,分數達標的情況下才有資格談“個性”。
申請美國一所TOP大學有多難?看看名校死活不到10%的錄取率,你就知道了。中國學生競爭多激烈?看看國內上百萬競爭者,你就知道了。同樣備考,為什么有人分數更高?同樣分數,為什么有人能進更好的大學?
會員登錄
注冊會員